首页 -> 技术创新 ->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

【上一页】   【下一页】

鱼类皮肤病你了解多少?

发表时间:2016-05-05

痘  疮  病


病原: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,病毒直径为0.07~0.1微米,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。

病症: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,以后变厚、增大,形成表皮的“增生物”。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,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,但又会重新长出。当“增生物”数量不多时,对病鱼无多大危害。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,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,使鱼消瘦,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。

流行情况:此病不常见,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,流行面不广,危害性不大。

 

防治方法:

(1)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,体表的“增生物”会逐渐脱落转愈。

(2)每立方米水体用0.4~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,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。

 

鲤  鱼  肿  病


病原: 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。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。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。病毒是原发性病原,细菌是继发性病原,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。

   病症:

1、急性型: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,皮肤红肿,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,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;鳍的基部发炎,鳍条间组织破坏,形成“蛀鳍”,肛门红肿外突,全身竖鳞,鳃苍白,全身浮肿;随着病情的发展,病鱼行动迟缓,离群独游,有侧游现象,有时静卧水底,呼吸困难,不食不动,最后尾鳍僵化,失去游动能力,不久死亡。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~14天即可死亡。

2、慢性型: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,表皮糜烂,脱鳞,而后形成溃疡,肌肉坏死,邻近组织发炎,呈现红肿,有时局部竖鳞,鳍充血,有自然痊愈的,也有因此而死亡的。慢性型发病过程长,可拖至45~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。死亡之前,常伴有全身水肿,腹腔积水,眼球突出,有的出现竖鳞。

流行情况: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,主要在危害2~3龄鲤鱼,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,最为流行。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%,最高达85%,成鱼饲养池的鲤鱼,死亡率也可达50%以上。

防治方法:

1、严防鱼体受伤,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,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。

2、产卵池要挖除污泥,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。

3、对患病鲤鱼,每尾体重150~400克个体,注射土霉素3毫克。

4、每千克饵料中加"盐酸多西环素"1.8克做成颗粒饵料,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.5千克,连喂8天。

5、用1/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,以加速伤口愈合,减少细菌感染。

【上一页】   【下一页】

河北征宇制药有限公司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窦妪工业区 传真:0311-85468990 E-mail:hbzyyy@126.com 邮编:051431

客户服务热线:4000-235-688